焦点日报:发病高峰!国内一医院一周接诊超500例,深圳已有多名成人中招
南方都市报 2023-06-24 16:41:30

入夏以来

广东雨水不停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随着气温升高

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

来到了高发季

它们传染性强、传播途径多

多发于5岁以下幼儿

不少孩子突发高烧、抽搐

经常能一下撂倒整个幼儿园

据媒体报道,长沙一家医院在一周内接诊了 500多例患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患儿,其中发生抽搐的约 40例

医生提醒:“进入夏季以来,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高发,具有传染性,学龄前儿童需重点防范。”

No.1

90%“遭殃”的都是孩子

3岁以下发病率最高

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(主要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)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潜伏期一般2至10天,平均3至5天。

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均由类似的多种病毒引起,多发于5岁以下幼儿,传染性强、传播途径多。

△ 引起手足口病的几种重要病毒 图源:深圳疾控

90%的病例都是5岁以下的儿童, 3岁以下发病率最高

病情大多比较轻, 属于自限性疾病,大部分患儿不需要特殊的治疗,通常 7至10天就会痊愈

只有极少数患儿病情恶化迅速,会出现并发症,如心肌炎、肺水肿、无菌性脑膜炎等,严重的会导致死亡。

No.2

全年都有可能“中招”

现在就是高发季!

全年都可以病发,根据监测数据显示,深圳市有两个发病高峰:

☞ 4-7月为春夏季发病高峰

☞ 9-11月为秋季流行高峰

患者发病后第一周传染性最强,传播途径主要为——

手足口病的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,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,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、毛巾、手绢、牙杯、玩具、食具、奶具以及床上用品、内衣等引起感染;

图源:深圳疾控

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;

饮用或吃了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感染。

No.3

轻则发烧

严重的会心肺衰竭!

手足口病大多轻症,会出现 发热(38摄氏度左右),手、足、口和肛周部位 出疹(个别患儿没有皮疹),伴有 咳嗽、流涕、食欲不振等症状。感染特定型的病毒的疱疹会出现疼痛和痒感。

图源:IC photo

重症患者会出现神经系统损害和心肺功能衰竭,表现为精神差、嗜睡、吮吸无力、头痛、呕吐、出冷汗、心率呼吸加快、血压升高、口唇紫绀等。

而导致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的病毒基本是同一类,只是表现形式不同

如果没有出现皮疹,只是口腔出现疱疹,就是单纯的 疱疹性咽峡炎

图源:浙大儿院

如果出现了手足等典型部位的皮疹,就是 手足口病

No.4

成人也需警惕!

深圳已有多名成人感染

虽然手足口病以儿童多发,但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近期已诊治多名 成人手足口病患者。

32岁女患者咽痛+发热 还以为是“二阳”

6月2日,深圳市三医院传染病筛查门诊来了一位32岁的女患者齐女士(化名)。2天前,齐女士就开始发低热(不到38℃),还伴有咽痛,双手还长出了皮疹。

最初齐女士以为是“二阳”,测了抗原结果显示为阴性。由于新冠发病初期抗原也可能为阴性,齐女士便没有太放在心上,以为过两天症状就会缓解,不料到了6月2日,发热、咽痛、长皮疹的症状都没有消失

就医后,齐女士很快被确诊为手足口病。虽然手足口病易发人群为5岁以下儿童,成人发病率低。但发病率低不意味着不会感染,与手足口病患儿有密切接触史、个人卫生意识薄弱的成人更易发生手足口病;由于成人感染后大多症状不明显或症状较轻微,易误诊为病毒性疱疹或漏诊。

图源:IC photo

No.5

手足口病已进入高发季

家长孩子都要做好预防

针对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,家长和小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好这些预防措施

☞ 勤洗:小孩要养成洗手习惯,在饭前、便后,或者外出回家后都需要洗手。

家长自身也需注意个人卫生(家长很可能成为隐性传染源),尤其是给宝宝喂食前、接触患儿前后、给患儿更换尿不湿、处理大小便后都要勤洗手,并妥善处理污物。

注意

因为手足口病相关病毒对酒精不敏感, 不应使用单纯含酒精的手消毒剂,而应选择含其他有效成分的手消毒剂,如含过氧化氢的复合醇手消毒剂。

☞ 勤通风:每天开窗通风2-3次,每次不少于30分钟。手足口病流行期间,应尽量避免带孩子到人群聚集、空气流通差的场所。

☞ 勤清洁消毒:保持家庭环境卫生清洁。尿布、毛巾、衣物、被褥等应经常换洗与晾晒。宝宝使用的奶瓶、奶嘴使用前后用充分清洗。玩具、餐具等应勤清洗消毒,避免宝宝将玩具放入口中咬玩。

☞ 勤观察:手足口病流行季节,应同时留心观察幼儿的口腔、手、足、臀部和膝盖等是否有疱疹或斑丘疹,早晚监测有无发热情况。出现发热、出疹等症状时,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,根据医嘱进行治疗。

☞ 种疫苗:EV71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重症、死亡的主要病原体之一,我国已有疫苗可以预防。 建议6月龄以上易感儿童尽早接种,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,以便尽早发挥疫苗保护作用,降低重症和死亡的风险。

看完大家有什么想说的

快来评论区留言吧!

——END——

最近奥一君看到大家留言

一不小心就错过了

不要慌!

快跟着奥一君一起

动动手,设星标

阅读推